1940年秋季,重庆曾家岩的周公馆,天高云淡,微风轻拂,仿佛大地都在静静等待着一场历史的进程。那时,郭沫若、阳翰笙等一群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,正在与周恩来共处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,紧张而热烈地商讨着抗日救国的伟大大计。
正当他们讨论时,一个男孩走了进来。周恩来微笑着走向他,轻轻拉起他的手,笑着对郭沫若说道:“郭同志,您阅历丰富,能猜出他是谁的儿子吗?”
郭沫若弯下腰,打量着眼前这个低着头的男孩,沉思片刻说道:“他总是低着头,我猜不出来。”
展开剩余84%周恩来露出一丝微笑,继续补充道:“我给您一点提示,他的父亲曾经和您并肩工作过。”
郭沫若眼睛一亮,突然意识到了什么,感慨道:“难道他是……?”话语未完,思绪却已飘回了曾经的岁月。那一刻,郭沫若仿佛看到了岁月的洪流带走了许多革命先烈,带走了他们的青春与理想,留下的只有时间的无情流转。他低声喃喃:“革命牺牲了太多同志……”
究竟这位男孩是谁的孩子?他又为何出现在周恩来家中?他与周恩来又有着怎样的渊源?这一切,都需要从他的故事慢慢说起。
这个男孩名叫李远芃(péng),他出生在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家庭,父亲李硕勋是革命烈士。李硕勋与赵君陶的婚姻,始于1926年8月,他们在上海结为夫妻。
1928年,一个清晨,在上海法国租界明德里15号的房子里,响起了一个婴儿的啼哭声。这个刚出生的孩子,尚未取名,母亲赵君陶给他起了一个女孩般的小名——“兰兰”。这个名字的背后,藏着一段深刻的革命情谊。赵君陶的三姨妈赵世兰为革命事业终身未嫁,并在临终时与赵君陶约定,无论赵君陶将来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,都要以赵世兰的名字给孩子取小名。
兰兰出生时,父亲李硕勋正在浙江白区进行党的地下工作,无法陪伴妻子一起度过那段时光。直到1929年,李硕勋从中央调回上海,他终于见到了自己活泼的小儿子。当他得知儿子还没有名字时,他思考片刻,坚定地说道:“他在家谱上应该属于‘远’字辈,就叫李远芃(‘芃’与‘鹏’同音)吧!”
李硕勋解释道:“‘芃’这个字,取自白居易的《贺雨》中的‘万心春熙熙,百谷青芃芃’,意思是草木茂盛。我希望他像这草木一样,茁壮成长,成为一名革命者。”
时光荏苒,革命的风雨让李硕勋多次被调派到不同的岗位。1930年,李硕勋的命运发生了剧变。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被捕牺牲,李硕勋临危受命,担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,并前往香港开设了办事处。不久,李远芃和母亲赵君陶也随之抵达香港与父亲团聚。
然而好景不长,李硕勋接到中央的命令,独自前往海南岛主持军事会议。然而,一场背叛让他未能完成使命。他刚到海口,便被敌人捕获,并遭受了极其残酷的酷刑折磨。尽管两条腿被打断,他依然坚决保守党内机密,始终未透露任何情报。
在监狱中的最后一年,李硕勋感到时日无多,于是写下了遗书,将它托付给身边的狱友,请其转交给还在香港的妻子赵君陶。1931年9月5日,李硕勋最终因伤势过重,不幸牺牲,年仅28岁。
除了父亲外,李远芃的第五个舅舅赵世炎也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赵世炎曾在李大钊的领导下与毛泽东一同筹办少年中国学会,并积极投身革命运动。在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后,赵世炎被敌人捕获,临刑前,他毫不畏惧,英勇地高喊: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他牺牲时年仅26岁。
李远芃的成长与牺牲的革命者息息相关,而他的命运也被时代深深影响。1932年,赵君陶搬到四川成都,并定居在西御西街113号,这里逐渐成为中共四川地下党的联络点之一。此时,李远芃在温江县上小学。
1939年6月,李远芃接到母亲的召唤,急忙赶回家。当他走进家门时,发现院子里坐满了人。在这些客人中,有一位年约四十的中年女性,正与母亲赵君陶亲切交谈,那人正是邓颖超。
邓颖超看到李远芃进屋后,激动地走向他,紧紧抱住他,亲切地叫道:“兰兰,邓妈妈来看看你,哎呀,你长得真高了,真是小男子汉了!”她低头注意到李远芃头上的伤口,关切地问:“你怎么受伤了,伤得重不重?”
原来,李远芃所在的学校曾遭到日军的空袭,在一次轰炸中,他在翻滚时不慎从床铺上摔下来,头部撞伤,鲜血直流。邓颖超为此感到愤怒,怒骂日军无耻,决定带李远芃去重庆治疗。
经过一番商量,李远芃被邓颖超带到重庆,住进了周恩来为党工作租下的房子——周公馆。当时,周恩来正忙于延安的抗日工作,邓颖超安排李远芃住在她的房间,并细心照顾他。
一周后,李远芃的伤势有所恢复,邓颖超察觉到他思念母亲,便偷偷告诉他:“你妈妈也在重庆,住在阳翰笙同志家里,你想去看看她吗?”李远芃欣然答应。
几天后,李远芃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来到了阳翰笙家,终于与母亲团聚。
随后的日子,李远芃被安排到吴玉章家,后者是著名的教育家。在吴玉章的家里,李远芃接触到了水力发电等知识,并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这段时间,也为他未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。
1940年秋,周恩来回到重庆主持抗日工作,李远芃也第一次见到了他。周恩来看到这个长得越来越像他父亲的少年,不禁笑着对邓颖超说:“孩子真是越来越像硕勋了。”邓颖超则轻笑道:“我倒觉得他更像君陶。”
周恩来细心地注意到李远芃的背有些驼,温和地拍拍他的背,提醒道:“男子汉要抬头挺胸,这样才有气质。”
李远芃清楚记得这次教诲。之后,无论在延安还是在北京,每次与周恩来见面,他总是会仔细查看他的姿势是否端正。
在周公馆的那段日子,李远芃还见识到了许多抗日爱国人士的身影,包括郭沫若等人。当郭沫若被周恩来提醒这位少年的身份时,他仔细打量李远芃,最终恍然大悟:“他是李硕勋的儿子,对不对?”周恩来点头称是,郭沫若则笑着鼓励李远芃:“要好好学习,将来为国家贡献力量。”
在前往延安的路上,李远芃与母亲和蒋南翔一同同行。蒋南翔告诉李远芃,今后他们会用新的名字,而“
发布于:天津市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