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!这20味常用中药,用量一变,作用天差地别
1、黄芪—— 6以下轻补肺气,10~15健脾益气,30~60大补元气 。
其利尿作用在 20 以内明显,30 以上趋向抑制;其对血压影响,15 以内可升高血压,35 以上反而降压。
有气虚症状时,用炙黄芪;无气虚症状,则用生黄芪;40 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。
2、生黄芪——30g以上补气不助火,降压效果好;30以下,升阳助火。
3、桂枝—— 3~6解表散寒,9~12助阳化气,15~30散寒止痛
4、沙参——30 以上补气,小剂量则可滑肠
5、白术——常用量 6~10 ,能健脾止泻;大剂量用至 30~60 ,则能益气通便
6、当归—— 6~12补血和血,15~30活血通经
7、 茯苓—— 6~9健脾渗湿,12~15宁心安神,30以上祛湿增强
8、丹参—— 6~10活血调经,15~30化瘀通络,30~60破血逐瘀
9、红花——少用可养血,稍多则活血,再多则能破血
10、薄荷——用 3 以疏达肝木,用至 15 以发散风热,清利头目
11、麦冬—— 6~12润肺生津,15~30养阴益胃,30~60补肺胃之阴
12、陈皮—— 3~6理气健脾,9~12燥湿化痰,15~30行气宽中
13、五味子——3~6止咳定喘,9~12固肾涩精,15~30大补元气
14、川芎—— 3~6祛风止痛,9~12活血行气,15~30破血逐瘀
15、枸杞—— 6~12滋补肝肾,15~30大补精血,30~60加强补肾
16、槟榔——用以消积、行气、利水,常用剂量为 6~17,而用以杀姜片虫,绦虫时,即须用到 60~120
18、苍耳子——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,重用则通下走足膝
19、浙贝母——9~15,有清肺热、润肺燥、清热化痰之功,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。
18~30g有解毒散结之功,用于治疗肺痈、乳痈、瘰疠、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。
20、麦芽——10-15行气消食,健脾开胃;炒用至60则回乳。
温馨提示,同一种药,不同用量,效果截然不同。因个人体质及病情差异,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切勿盲目用药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